“下次会谈,你不要参加了!”汪东兴敲开陈伯达的房门,向他传达了毛主席的决定。
这是建国之初,发生在苏联的一幕。新中国刚刚成立,毛主席受邀访问苏联,既带陈伯达去,又为何做出不让陈伯达参会的决定?这背后有何缘由?
毛主席与汪东兴
陈伯达,毛主席的秘书。
在延安时,陈伯达就开始担任毛主席的秘书。1938年,在1927年加入共产党、在苏联留过学、在大学教过书的陈伯达、在中共中央北方局担任过宣传部长的陈伯达来到延安,初到延安时,他并未引起毛主席的注意。
陈伯达在马列学院当教员,毛主席来马列学院时,张闻天当面向毛主席介绍陈伯达,但当时,毛主席并未注意到他。
张闻天
直到一次理论座谈会上,毛主席出席,陈伯达正好也参加了。会上讨论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思想,与会众人就此主题展开激烈讨论,陈伯达会上发言:“我认为,孙中山的思想有两个两重性:既包括小资产阶级思想的两重性,又包含民族资产阶级思想的两重性……”
他辩证的观点赢得毛主席的认可,毛主席边鼓掌,边站起来:“刚才陈伯达的发言很好,很恰当地分析了孙中山思想的阶级属性问题。”会后,毛主席特将陈伯达留了下来,继续交流一番。
毛主席记住了陈伯达,得知他曾在大学教授过先秦诸子课,对古代哲学本就感兴趣的毛主席更愿意与陈伯达深聊下去。
1939年,张闻天找到陈伯达,告诉他,经毛主席亲自提名,陈伯达被调到毛主席办公室工作。陈伯达来到毛主席的身边后,凭借自己的才华、成绩赢得毛主席、党中央的信任。
他在抗战时期撰写的《评〈中国之命运〉》一文,被后世评为他写的最好的文章,周恩来还曾赞扬他:“他是我们党的最好的理论家”。
自来到毛主席身边,到新中国成立,陈伯达又陆陆续续地担任过其他各种职务,但唯“毛主席秘书”一职,始终是他最为核心的、最为主要的。
1949年新中国刚刚成立,毛主席受邀访问苏联,这是毛主席首次访苏。
出发前,党中央考虑要有个做理论工作的人陪同前往,那时胡乔木也是在毛主席多年的秘书,毛主席本想带胡乔木去,但周总理需要胡乔木留下,协助他的工作。毛主席最终同意胡乔木留下,带陈伯达去,陈伯达主要做理论工作,到苏联去也许用得着。
在苏期间,一次斯大林会见毛主席,汪东兴、陈伯达、师哲等人陪同在旁。
会谈中,斯大林与毛主席聊到蒋介石,毛主席想抓住此次会谈之机,从和蒋介石的斗争谈起,阐明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,这也是为了他和斯大林进一步统一认识,接下来顺利达成协作。
陈伯达坐在毛主席的身边,一边听两位领导人的谈话,一边认真记录。
就在毛主席谈到与蒋介石的斗争,斯大林突如其来地将话题转到一旁陈伯达的身上,说道:“我读过陈伯达同志所著的《人民公敌蒋介石》一书。”
正常情况下,即使闲谈两句,会议也应当尽快转回到正题来。可陈伯达,却将会议带向另一个方向。
陈伯达在苏联留过学,他听得懂俄语,当从斯大林口中得知他读过自己的作品时,陈伯达受宠若惊,立刻从会议刚开始的低调谦卑变得激动起来。
未等负责翻译的师哲翻译,陈伯达便与斯大林滔滔不绝起来,他加入谈论,与斯大林谈史论哲,他甚至越谈越高兴,二人竟举杯对饮起来。
斯大林赞:“为中国的历史学家、哲学家陈伯达同志干杯!”
陈伯达应和他:“为全世界最杰出的历史学家、哲学家斯大林同学干杯!”
原本,互相交流思想是没有错的,可陈伯达完全忽略了这是什么场合?这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外交的重大会议,他喧宾夺主的行为完全打乱了毛主席的会议计划,他反倒站上了会议的中心。
直至会议结束,毛主席原先设想的会谈计划并没有完成,毛主席回去的路上心情不佳。而陈伯达却开心极了,这场会议他大出风头,与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大谈特谈,回到住处后,陈伯达越发兴奋,一个人自斟自酌起来。
毛主席与汪东兴
正当他沉浸在高昂的情绪中时,汪东兴来敲他的门,向他传达了毛主席的通知:“下次会谈,你不要参加了。”
毛主席还叫来陈伯达,亲自对他作出批评:“你是个共产党员,是代表团成员之一,是代表党和国家来的,你应当知道自己的身份,这是政治、外交场合!”
任谁都能看出来,陈伯达的行为是不合适的。毛主席的秘书叶子龙也不禁感慨:“陈伯达太不知深浅、太不懂场合了,主席教训他,是应该的。”
陈伯达受到毛主席的严厉批评,之后便很少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,那个在会议上出尽风头的陈伯达一下子低调下来。
一连几天,陈伯达都没有出现在毛主席面前。过了几日,毛主席起草一个文件,需要同陈伯达研究工作。
结果给陈伯达打过去电话,才发现他不见了。
叶子龙
卫士们挨个房间找他,找不到又去询问门卫和相关人员,这才知道陈伯达搬到了我国驻苏大使馆居住。可事实上,毛主席一行来到莫斯科后,苏联方面是给大家妥善安排了住处的,平常大家都是住在驻地。
叶子龙如实向毛主席汇报了陈伯达搬出去的情况,毛主席听后,不由一怔,他惊讶极了:“他为什么搬走?他搬到大使馆去干什么?”
毛主席迅速将情绪平复下来:“他是我的秘书,他的工作在这边。他搬走,为什么不跟我说一声?”
叶子龙向陈伯达传达了毛主席要他回来的命令,陈伯达当然不敢抗命,又赶回了代表团的驻地。他以儿子陈晓达在苏联学习,想要与儿子见面为由,来解释自己此次的无故离开代表团。
毫不意外地,陈伯达再次遭到毛主席的严厉批评,毛主席生活中平易近人,可对重要问题向来严肃认真,陈伯达此次确实做得不对,毛主席当面批评:“这次出国,不是个人行为,你太无组织、无纪律了,今后必须加强纪律性,凡事离开驻地,必须向我请假。”
陈伯达当场认了错,代表团的其他成员们也以陈伯达为鉴,再不犯这样的错误。
在陈伯达受到批评后,他心情低落,毛主席在生活中对他关怀,特意安排人给他送饭,这让陈伯达内心十分感动。毛主席该严厉的时候严厉,实际上又是个充满人情味、温暖的人。
1950年2月,毛主席一行完成访苏的使命,踏上回国之路。
回国之后,陈伯达备受重用,一路高升。然而,很快,他的人生又走向了另一个方向......